實操分享|怎樣的煤礦測量方法杜絕事故發生?

大家好,關注礦寶網,關注各種機械設備。本期內容主要是想要和大家分享有關于煤礦測量事故的預防措施。且看下面:
一.煤礦測量事故的成因分析
1、延線錯誤造成的事故
在某煤礦綜合采集巷進行沿空挖掘的過程中,由于下部剛剛采完一個采面,動壓較大導致巷道的中線發生移動。當班的技術人員沒有及時發現和檢查即延點,對導線的檢查距離也不符合要求。當巷道挖掘到120米并測量導線的過程中,技術人員發現巷道中線和設計方位之間有1°20′的差異,斷面的中心也左偏了1.6米,工作人員立即向相關領導匯報。部門領導針對這次事故做出了返工50米的決定,并且對此事的責任人進行了追查。
2、開口標定錯誤造成的事故
某煤礦在進行井下綜合采面機巷開口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只做了一遍簡單的標定,并沒有進行復測。當巷道挖掘到切眼位置時發現和設計中心點相差1°,導致切眼的開口短了16米,綜合機的支架安置后移動困難,機器和巷道也不能保持平行。同時在回采過程中每隔一段距離就需要放置一個綜合機支架,嚴重影響到煤礦的正常生產。
對該事故進行分析發現,由于測量人員首次開口的給點方式過于簡單,測點距離大導致偏差過大,甚至出現一定的粗差。掘進到相應距離后沒有重復測量,這些都違反了測量操作規程,屬于測量責任事故。
3、腰線出錯造成的事故
某礦山東區的回風巷中的沿中腰線是相向貫通的,貫通的導線長度為5000米,兩端分別由兩個測量小組負責,設計中要求在底板上1米的位置有腰線。其中一個小組在設計腰線時沒有按照規定在支架上方一米處給線,導致兩端的腰線相差了0.5米,加上三角高程系統有0.4米的誤差,和腰線誤差累加在一起就產生了0.9米的貫通事故。這屬于巷道測量方法錯誤導致的責任事故。
4、長度測量失誤造成的事故
某礦山在斜井工程施工過程中,進行上下相向挖掘以相互貫通。當挖掘貫通后發現礦井巷道主方向和腰線精度都達到了設計要求,但是連接測量有0.8米的縱向誤差。這個誤差雖然沒有給工程帶來損失,但仍然屬于測量事故。巷道貫通后主方位和高程能夠基本閉合,就說明測量角度沒有問題,以及地面控制資料的檢查沒有問題。經過分析,可能是由于測量某邊長過程中出現粗差導致的。
二.煤礦測量事故的預防措施
1、制定嚴格的測量檢查制度
在煤礦地質測量中,所有技術人員都應該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嚴格執行。對于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應該立即重做或補做,如果發生地質測量事故,工作人員應該對其進行分析,總結經驗并吸取教訓。地質測量人員在設計、施工和采集過程中,應該對相關部門提供測量材料的質量負責,如果發現和顯示結果不符的情況,應該重新檢查并給出解釋。掘進工作中的每一個工作面,都需要進行編制和整理,如果發現無法解決的問題,應該立即向公司總部匯報,以共同分析并得到解決建議,保障煤礦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果施工巷道的地質條件不利,很可能形成廢巷。因此,測量中如果發現這種問題應該立即向總部和工程師反映,以便及時進行糾正。
2、確定正確的測量方法
測量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該嚴格核對和計算測量中的起始數據、原始資料和繪圖等,沒有經過技術人員審核的資料和圖紙不得擅自使用。測量中的記錄本和結果臺賬都需要經過校驗審核,對于需要取消和重做的部分給予說明,并在備注中畫出需要的草圖。進行施工測量前應該首先熟悉施工設計圖紙,并對圖紙中的坐標、高程、幾何關系等進行核對,加強和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并對需要測量的點和技術成果進行檢查。施工項目結束后,應該將標定值和設計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判斷計算誤差是否在允許的范圍內。如果測量誤差過大應該找出原因,并總結經驗和教訓,以此為日后的工作提供參考。
煤礦測量是煤礦生產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到礦山的建設與規劃。測量人員應該在工作中做好每一個環節,加大對煤礦測量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嚴格的測量檢查制度,以此切實降低煤礦測量事故的發生概率,保障煤礦生產建設的順利開展。
一.煤礦測量事故的成因分析
1、延線錯誤造成的事故
在某煤礦綜合采集巷進行沿空挖掘的過程中,由于下部剛剛采完一個采面,動壓較大導致巷道的中線發生移動。當班的技術人員沒有及時發現和檢查即延點,對導線的檢查距離也不符合要求。當巷道挖掘到120米并測量導線的過程中,技術人員發現巷道中線和設計方位之間有1°20′的差異,斷面的中心也左偏了1.6米,工作人員立即向相關領導匯報。部門領導針對這次事故做出了返工50米的決定,并且對此事的責任人進行了追查。
2、開口標定錯誤造成的事故
某煤礦在進行井下綜合采面機巷開口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只做了一遍簡單的標定,并沒有進行復測。當巷道挖掘到切眼位置時發現和設計中心點相差1°,導致切眼的開口短了16米,綜合機的支架安置后移動困難,機器和巷道也不能保持平行。同時在回采過程中每隔一段距離就需要放置一個綜合機支架,嚴重影響到煤礦的正常生產。
對該事故進行分析發現,由于測量人員首次開口的給點方式過于簡單,測點距離大導致偏差過大,甚至出現一定的粗差。掘進到相應距離后沒有重復測量,這些都違反了測量操作規程,屬于測量責任事故。
3、腰線出錯造成的事故
某礦山東區的回風巷中的沿中腰線是相向貫通的,貫通的導線長度為5000米,兩端分別由兩個測量小組負責,設計中要求在底板上1米的位置有腰線。其中一個小組在設計腰線時沒有按照規定在支架上方一米處給線,導致兩端的腰線相差了0.5米,加上三角高程系統有0.4米的誤差,和腰線誤差累加在一起就產生了0.9米的貫通事故。這屬于巷道測量方法錯誤導致的責任事故。
4、長度測量失誤造成的事故
某礦山在斜井工程施工過程中,進行上下相向挖掘以相互貫通。當挖掘貫通后發現礦井巷道主方向和腰線精度都達到了設計要求,但是連接測量有0.8米的縱向誤差。這個誤差雖然沒有給工程帶來損失,但仍然屬于測量事故。巷道貫通后主方位和高程能夠基本閉合,就說明測量角度沒有問題,以及地面控制資料的檢查沒有問題。經過分析,可能是由于測量某邊長過程中出現粗差導致的。
二.煤礦測量事故的預防措施
1、制定嚴格的測量檢查制度
在煤礦地質測量中,所有技術人員都應該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嚴格執行。對于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應該立即重做或補做,如果發生地質測量事故,工作人員應該對其進行分析,總結經驗并吸取教訓。地質測量人員在設計、施工和采集過程中,應該對相關部門提供測量材料的質量負責,如果發現和顯示結果不符的情況,應該重新檢查并給出解釋。掘進工作中的每一個工作面,都需要進行編制和整理,如果發現無法解決的問題,應該立即向公司總部匯報,以共同分析并得到解決建議,保障煤礦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果施工巷道的地質條件不利,很可能形成廢巷。因此,測量中如果發現這種問題應該立即向總部和工程師反映,以便及時進行糾正。
2、確定正確的測量方法
測量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該嚴格核對和計算測量中的起始數據、原始資料和繪圖等,沒有經過技術人員審核的資料和圖紙不得擅自使用。測量中的記錄本和結果臺賬都需要經過校驗審核,對于需要取消和重做的部分給予說明,并在備注中畫出需要的草圖。進行施工測量前應該首先熟悉施工設計圖紙,并對圖紙中的坐標、高程、幾何關系等進行核對,加強和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并對需要測量的點和技術成果進行檢查。施工項目結束后,應該將標定值和設計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判斷計算誤差是否在允許的范圍內。如果測量誤差過大應該找出原因,并總結經驗和教訓,以此為日后的工作提供參考。
煤礦測量是煤礦生產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直接影響到礦山的建設與規劃。測量人員應該在工作中做好每一個環節,加大對煤礦測量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嚴格的測量檢查制度,以此切實降低煤礦測量事故的發生概率,保障煤礦生產建設的順利開展。
本期內容就分享到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有關于煤礦,煤機的最新資訊,可以微信搜索礦寶資訊或是礦寶網,關注公眾號,將會獲得更多煤礦的最新信息。
【掃碼,關注礦寶網,關注礦寶資訊。】
(編輯:安愛)
|推薦圖文|

隨時隨地查看資訊
熱門資訊
視頻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