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煤本就是偽命題!中煤平朔集團黨委書記竟然這樣說!
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以煤為主的能源利用形式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與此同時,隨著煤炭自身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煤炭自身也在進行深刻轉型。這其中也包括中國改革開放的標桿、有著近四十年歷史的億噸級煤炭企業——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
2016年以來,受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產業結構和基地布局調整影響,作為中煤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和煤炭生產核心企業,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平朔集團公司”)主動壓減低效無效產能,煤炭產量占集團總量從最高時的70%下降到37%,原煤年產量從2012年頂峰的1.13億噸下降到當前的7000萬噸。而在這個過程中,電力、化工和生態板塊的業務在平朔集團公司轉型發展中也逐漸成長起來。
去煤是一個偽命題
記者:隨著全球和中國能源轉型的不斷推進,新能源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去煤”的聲音此起彼伏,您認為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應該是怎樣的?
王祥生:去煤是一個偽命題,尤其是在我國貧油少氣的資源條件下。雖然這幾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在降低,但是總量上并沒有降低,煤炭的消費總量還有一定的增幅。目前我們火電裝機占比仍在50%以上,雖然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展很快,但是火電仍然是保證電網穩定性的基礎。
穩煤炭主業,解決去產能后的人員和資產問題
記者:平朔集團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億噸級煤炭企業,2018年,公司的煤炭生產經營狀況是怎樣的?取得了哪些成績?
王祥生:2018年,平朔集團公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44.66億元,同比增加35.3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18.26億元,同比增加0.5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4.8億元,同比增加4億元。截至2018年底,公司資產總額717億元,累計生產原煤14.76億噸,外運商品煤11.48億噸,繳納稅費722.79億元。
近年來,公司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按照中煤集團的總體布局和自身實際,科學處理“去產能”和“穩產量”的關系,及時淘汰無效低效產能,主動縮減產量,將煤炭年產量穩定在了7000—8000萬噸。
平朔集團公司以“保外運、保裝車、保產量”為目標,以“優化生產、改善質量、提高效率、降低單耗”為抓手,優化生產系統,加強運銷銜接,增產保運穩供,原煤產量、商品煤外運量、剝離量、進尺量等主要生產指標均超預期目標,特別是剝離量創近五年來最高水平。優質煤量、綜合回收率、虧噸率三項指標保持近三年來最好水平。
記者:2016年,煤炭行業開始供給側改革,平朔集團公司在供給側改革方面的總體狀況是怎樣的?期間克服了哪些困難?
王祥生:2016年以來,平朔集團公司完成了井東煤業、東日升煤業、井工二礦3個礦井的處僵治困、法人“壓減”工作,退出產能1090萬噸/ 年。此外,安太堡礦、安家嶺礦的產能均為3000萬噸/年,公司考慮資源儲備和企業穩定持續發展,主動壓減產能各1000萬噸/年。因此,累計去產能的體量達到3090萬噸/年。
針對去產能過程中出現的井工設備、洗選系統明顯富余的現象,公司一方面研究制定閑置資產處置盤活總體工作方案,將井工升井物資盡可能調劑小回溝煤業、北嶺煤業等內部單位使用,對于公司內部確實無法使用的物資采取租賃、拍賣、合作等多種途徑,與中煤集團內部企業、周邊煤礦搭建信息交流、物資交易平臺,通過聯儲共備、資源互換、國產化開發等手段,減少庫存占用;另一方面成立河港物流公司利用富余的裝車系統和洗選系統,開展外購煤配煤、代裝發運等工作,盡可能盤活閑置資產。
記者:經過近三年的煤炭供給側改革之后,平朔集團公司還面臨著哪些挑戰?
王祥生:一是主業穩煤困難。從目前的生產狀況看,公司在轉型發展上具有一定的規模優勢,但是要長期保持這種優勢比較困難。
二是政策優勢和區域優勢不足,人才引進困難。平朔是國家最早最大的改革開放煤炭項目,早期享有國家許多優惠政策。在人才引進方面,打破了當時計劃經濟時期的用工制度,企業的一般管理人員和職工都是通過多種靈活的用工方式吸納進來的。建礦初期,從全國15個省市的煤炭、冶金、機械、鐵路、基建、國防等行業的160多個企業,招、調、聘用了17個專業88個工種的2000余名職工。后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煤炭人才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儲備,不僅滿足了企業自身的需求,也為國內外其他煤炭企業輸送了大量人才。
但是,在發展電力、煤化工這兩大轉型項目方面,對口的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加之政策優勢和區域優勢不足,引進人才比較困難,成為制約企業高質量高效率轉型發展的瓶頸因素。
破局“一煤獨大”,電力、化工、生態初露鋒芒
記者:1982年以來,平朔集團公司已經發展了近四十年,這些年來轉型發展的戰略和行動有哪些?
王祥生:平朔集團公司在做好煤炭主業的同時,注重發展非煤產業,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先后成立了多開公司、非煤管理總部、宇辰公司,也曾經提出發展煤炭生產、煤矸發電、煤化工業、煤炭冶金、煤鏈物流、綠色生態、工業旅游。
記者:具體每一個產業,平朔集團公司在電力、化工和生態三大板塊做了哪些工作?重要的項目進展情況又如何?
王祥生:電力方面,平朔集團公司堅持走“坑口發電、清潔高效”升級之路。2018年,2×660MW電廠完成全部合規手續的辦理,參股組建蘇晉能源公司,已具備移出緩建名單;2×350MW電廠已取得除土地證外全部前置性合規手續,經山西省能源局審核,已具備上報國家能源局條件。截至目前,公司控股、參股電廠裝機總容量達到409萬千瓦。
化工方面,針對平朔礦區高硫、高灰、高揮發性、高灰熔點、中低熱值劣質煤賦存量大、經濟效益差的實際情況,對“平朔煤”進行煤氣化開發研究。如今已建成設計年生產40萬噸硝酸銨、副產1.1億標方液化天然氣的大型煤化工示范項目,年轉化劣質煤170萬噸。主要產品硝銨可滿足平朔礦區及周邊炸藥生產的需求,副產品天然氣可滿足山西省朔州市及周邊天然氣加氣站和管網調峰需求。
2018年,公司能源化工項目逐步提高生產負荷,優化質量管控,產品質量日趨穩定,產品產銷順暢,實現了全產全銷,消化了低熱值煤,有力保障了礦區的硝銨供應。
生態方面,平朔集團公司堅持走“綠色承載、生態和諧”創新之路。公司累計投入綠化復墾資金20多億元,完成綠化面積6萬余畝,排土場復墾區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2018年,公司完成了生態示范區沿線裸露區域綠化工程和西排擴大區景觀提升工程等幾個精品綠化工程,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網”的高標準景觀農田示范點,使礦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記者:2019年,平朔集團公司制定了怎樣的發展規劃和目標?將主要聚集于哪些產業環節?
王祥生:煤炭產業始終是公司發展的根基,也是我們主要的盈利點,2019年要通過調整露天礦采剝接續、優化井工礦采掘布局,將露天礦的產量穩定住,井工礦的產量提上去,做到開拓煤量、準備煤量、回采煤量的三量平衡,優化產能結構,穩定產能規模;同時全力開拓外購煤市場,彌補礦區低硫煤源緊缺的短板,保持7350萬噸的生產規模。
化工產業要堅持“前端穩,后端滿”的工作思路,加強運行管理,細化成本控制,推進環保達標,加大產品銷售,保持長周期穩定運行的良好勢頭,努力實現“安穩長滿優”。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和工藝實際,啟動平安四期項目準備工作;成立籌備工作組,積極推動煤制乙二醇項目前期。
生態產業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本著“以綠為主,適地適樹;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小苗為主,節約投資”的原則,統籌制定礦區年度綠化工程、綠化管護、復墾工程實施方案。按照統一部署、有序組織、分布實施的工作思路,加大綠化復墾力度,全力完成礦區綠化面積4000畝,露天礦復墾4980畝,井工塌陷治理7959畝,不斷提升礦區生態治理水平。
到“十三五”末,公司將原煤年產量穩定在7000—8000萬噸,外運商品煤穩定在6000萬噸,電力裝機總規模達到600萬千瓦,化工品產能達到66萬噸,礦區煤炭就地轉化能力達到1300萬噸,每年高標準復墾土地5000余畝,綠化面積3000余畝。
2016年以來,受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產業結構和基地布局調整影響,作為中煤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和煤炭生產核心企業,中煤平朔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平朔集團公司”)主動壓減低效無效產能,煤炭產量占集團總量從最高時的70%下降到37%,原煤年產量從2012年頂峰的1.13億噸下降到當前的7000萬噸。而在這個過程中,電力、化工和生態板塊的業務在平朔集團公司轉型發展中也逐漸成長起來。
去煤是一個偽命題
記者:隨著全球和中國能源轉型的不斷推進,新能源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去煤”的聲音此起彼伏,您認為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應該是怎樣的?
王祥生:去煤是一個偽命題,尤其是在我國貧油少氣的資源條件下。雖然這幾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在降低,但是總量上并沒有降低,煤炭的消費總量還有一定的增幅。目前我們火電裝機占比仍在50%以上,雖然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展很快,但是火電仍然是保證電網穩定性的基礎。
穩煤炭主業,解決去產能后的人員和資產問題
記者:平朔集團公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億噸級煤炭企業,2018年,公司的煤炭生產經營狀況是怎樣的?取得了哪些成績?
王祥生:2018年,平朔集團公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244.66億元,同比增加35.38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18.26億元,同比增加0.5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4.8億元,同比增加4億元。截至2018年底,公司資產總額717億元,累計生產原煤14.76億噸,外運商品煤11.48億噸,繳納稅費722.79億元。
近年來,公司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按照中煤集團的總體布局和自身實際,科學處理“去產能”和“穩產量”的關系,及時淘汰無效低效產能,主動縮減產量,將煤炭年產量穩定在了7000—8000萬噸。
平朔集團公司以“保外運、保裝車、保產量”為目標,以“優化生產、改善質量、提高效率、降低單耗”為抓手,優化生產系統,加強運銷銜接,增產保運穩供,原煤產量、商品煤外運量、剝離量、進尺量等主要生產指標均超預期目標,特別是剝離量創近五年來最高水平。優質煤量、綜合回收率、虧噸率三項指標保持近三年來最好水平。
記者:2016年,煤炭行業開始供給側改革,平朔集團公司在供給側改革方面的總體狀況是怎樣的?期間克服了哪些困難?
王祥生:2016年以來,平朔集團公司完成了井東煤業、東日升煤業、井工二礦3個礦井的處僵治困、法人“壓減”工作,退出產能1090萬噸/ 年。此外,安太堡礦、安家嶺礦的產能均為3000萬噸/年,公司考慮資源儲備和企業穩定持續發展,主動壓減產能各1000萬噸/年。因此,累計去產能的體量達到3090萬噸/年。
針對去產能過程中出現的井工設備、洗選系統明顯富余的現象,公司一方面研究制定閑置資產處置盤活總體工作方案,將井工升井物資盡可能調劑小回溝煤業、北嶺煤業等內部單位使用,對于公司內部確實無法使用的物資采取租賃、拍賣、合作等多種途徑,與中煤集團內部企業、周邊煤礦搭建信息交流、物資交易平臺,通過聯儲共備、資源互換、國產化開發等手段,減少庫存占用;另一方面成立河港物流公司利用富余的裝車系統和洗選系統,開展外購煤配煤、代裝發運等工作,盡可能盤活閑置資產。
記者:經過近三年的煤炭供給側改革之后,平朔集團公司還面臨著哪些挑戰?
王祥生:一是主業穩煤困難。從目前的生產狀況看,公司在轉型發展上具有一定的規模優勢,但是要長期保持這種優勢比較困難。
二是政策優勢和區域優勢不足,人才引進困難。平朔是國家最早最大的改革開放煤炭項目,早期享有國家許多優惠政策。在人才引進方面,打破了當時計劃經濟時期的用工制度,企業的一般管理人員和職工都是通過多種靈活的用工方式吸納進來的。建礦初期,從全國15個省市的煤炭、冶金、機械、鐵路、基建、國防等行業的160多個企業,招、調、聘用了17個專業88個工種的2000余名職工。后來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煤炭人才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儲備,不僅滿足了企業自身的需求,也為國內外其他煤炭企業輸送了大量人才。
但是,在發展電力、煤化工這兩大轉型項目方面,對口的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加之政策優勢和區域優勢不足,引進人才比較困難,成為制約企業高質量高效率轉型發展的瓶頸因素。
破局“一煤獨大”,電力、化工、生態初露鋒芒
記者:1982年以來,平朔集團公司已經發展了近四十年,這些年來轉型發展的戰略和行動有哪些?
王祥生:平朔集團公司在做好煤炭主業的同時,注重發展非煤產業,在公司發展過程中先后成立了多開公司、非煤管理總部、宇辰公司,也曾經提出發展煤炭生產、煤矸發電、煤化工業、煤炭冶金、煤鏈物流、綠色生態、工業旅游。
記者:具體每一個產業,平朔集團公司在電力、化工和生態三大板塊做了哪些工作?重要的項目進展情況又如何?
王祥生:電力方面,平朔集團公司堅持走“坑口發電、清潔高效”升級之路。2018年,2×660MW電廠完成全部合規手續的辦理,參股組建蘇晉能源公司,已具備移出緩建名單;2×350MW電廠已取得除土地證外全部前置性合規手續,經山西省能源局審核,已具備上報國家能源局條件。截至目前,公司控股、參股電廠裝機總容量達到409萬千瓦。
化工方面,針對平朔礦區高硫、高灰、高揮發性、高灰熔點、中低熱值劣質煤賦存量大、經濟效益差的實際情況,對“平朔煤”進行煤氣化開發研究。如今已建成設計年生產40萬噸硝酸銨、副產1.1億標方液化天然氣的大型煤化工示范項目,年轉化劣質煤170萬噸。主要產品硝銨可滿足平朔礦區及周邊炸藥生產的需求,副產品天然氣可滿足山西省朔州市及周邊天然氣加氣站和管網調峰需求。
2018年,公司能源化工項目逐步提高生產負荷,優化質量管控,產品質量日趨穩定,產品產銷順暢,實現了全產全銷,消化了低熱值煤,有力保障了礦區的硝銨供應。
生態方面,平朔集團公司堅持走“綠色承載、生態和諧”創新之路。公司累計投入綠化復墾資金20多億元,完成綠化面積6萬余畝,排土場復墾區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2018年,公司完成了生態示范區沿線裸露區域綠化工程和西排擴大區景觀提升工程等幾個精品綠化工程,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網”的高標準景觀農田示范點,使礦區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記者:2019年,平朔集團公司制定了怎樣的發展規劃和目標?將主要聚集于哪些產業環節?
王祥生:煤炭產業始終是公司發展的根基,也是我們主要的盈利點,2019年要通過調整露天礦采剝接續、優化井工礦采掘布局,將露天礦的產量穩定住,井工礦的產量提上去,做到開拓煤量、準備煤量、回采煤量的三量平衡,優化產能結構,穩定產能規模;同時全力開拓外購煤市場,彌補礦區低硫煤源緊缺的短板,保持7350萬噸的生產規模。
化工產業要堅持“前端穩,后端滿”的工作思路,加強運行管理,細化成本控制,推進環保達標,加大產品銷售,保持長周期穩定運行的良好勢頭,努力實現“安穩長滿優”。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和工藝實際,啟動平安四期項目準備工作;成立籌備工作組,積極推動煤制乙二醇項目前期。
生態產業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本著“以綠為主,適地適樹;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小苗為主,節約投資”的原則,統籌制定礦區年度綠化工程、綠化管護、復墾工程實施方案。按照統一部署、有序組織、分布實施的工作思路,加大綠化復墾力度,全力完成礦區綠化面積4000畝,露天礦復墾4980畝,井工塌陷治理7959畝,不斷提升礦區生態治理水平。
到“十三五”末,公司將原煤年產量穩定在7000—8000萬噸,外運商品煤穩定在6000萬噸,電力裝機總規模達到600萬千瓦,化工品產能達到66萬噸,礦區煤炭就地轉化能力達到1300萬噸,每年高標準復墾土地5000余畝,綠化面積3000余畝。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責任編輯:安愛
|推薦圖文|
隨時隨地查看資訊
熱門資訊
視頻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