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不存在上漲動力 需謹慎過高看漲煤價
近期,動力煤市場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尤其是環渤海和江內地區,價格呈跳躍式的上漲,總體漲幅都在30元以上,貿易商感覺“春天”突然來了。數據顯示,去年此時至今,動力煤價格經歷了三波大的上漲。目前這次,突出表現為9月煤市在淡季再度“瘋狂”。
自9月19日起,沿海電廠存煤連續兩日跌破1000萬噸,為4月份以來最低值,這對市場心理及現貨煤價形成較為強烈刺激。就目前形勢來看,今年冬儲煤很有可能提前進行,市場信息顯示,目前貿易商們紛紛看漲煤價,捂盤惜售的情況比較普遍,不報價不出貨坐等煤價突破700元大關,這樣更加劇了市場的緊張,導致部分下游用戶四處找煤。
面對過快上漲的行情,業內人士普遍表示擔憂,認為當前煤價上漲的動力并不存在,需謹慎看待煤價過快上漲。
首先,電廠煤炭消耗持續下降,港口供需持續改善。近期沿海六大沿海電廠日均消耗維持在67萬噸左右,較前期大幅下降,隨著天氣轉涼,下游需求將繼續減少。且目前處于主要煤炭消費地區的長三角港口庫存明顯增加。可見,港口煤市供需關系仍在持續改善。
其次,減煤政策削減煤炭消費4000萬噸。近期京津冀、江蘇等煤炭消費重點地區都相繼出臺了煤炭消費減量政策,包括鋼鐵、電解鋁的錯峰生產、水泥的停產、散煤治理等多個方面,據初步測算,影響煤炭消費量最高可能達1億噸,最少也有4000萬噸。
其三,去產能任務或提前完成,優質產能將繼續釋放。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底共退出煤炭產能1.28億噸,煤炭去產能已完成年度目標85%,7省份已超額完成任務;由此看來,去產能對煤炭供應的影響會逐漸削弱,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產地優質產能將逐步得到釋放。
其四,煤價持續高位,國家相關部門或將出手調控。為保證供應,國家相關部門此前已頻頻出臺保供應措施,包括要求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強化煤炭產運需銜接等。目前煤價已超出國家所規定的綠色區間,后市或繼續出臺政策穩定煤價。
其五,炒作因素不會過久持續,煤價終將回歸理性。后市隨著大秦線檢修完畢、十九大召開等影響的消退,市場炒作也不會持續,煤價終將回歸理性。
專業人士分析:“9、10月份的煤價本不應該出現上漲,目前煤炭價格的上漲是把原本取暖季之前(即往年11月前后補庫存所引發的煤炭價格上漲)的一波行情,強行提早到了9月,整個煤炭價格的波峰波谷都提前了”。因此,到四季度,煤市受整體供需偏緊的影響,煤價應該不會出現大跌,但更不會出現大漲。現在電廠不急于補庫,一旦煤價企穩下降,便會大幅補庫存,取暖季庫存就會充足。煤價不存在上漲動力,這也意味著四季度煤炭消費將會“旺季不旺”。
自9月19日起,沿海電廠存煤連續兩日跌破1000萬噸,為4月份以來最低值,這對市場心理及現貨煤價形成較為強烈刺激。就目前形勢來看,今年冬儲煤很有可能提前進行,市場信息顯示,目前貿易商們紛紛看漲煤價,捂盤惜售的情況比較普遍,不報價不出貨坐等煤價突破700元大關,這樣更加劇了市場的緊張,導致部分下游用戶四處找煤。
面對過快上漲的行情,業內人士普遍表示擔憂,認為當前煤價上漲的動力并不存在,需謹慎看待煤價過快上漲。
首先,電廠煤炭消耗持續下降,港口供需持續改善。近期沿海六大沿海電廠日均消耗維持在67萬噸左右,較前期大幅下降,隨著天氣轉涼,下游需求將繼續減少。且目前處于主要煤炭消費地區的長三角港口庫存明顯增加。可見,港口煤市供需關系仍在持續改善。
其次,減煤政策削減煤炭消費4000萬噸。近期京津冀、江蘇等煤炭消費重點地區都相繼出臺了煤炭消費減量政策,包括鋼鐵、電解鋁的錯峰生產、水泥的停產、散煤治理等多個方面,據初步測算,影響煤炭消費量最高可能達1億噸,最少也有4000萬噸。
其三,去產能任務或提前完成,優質產能將繼續釋放。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底共退出煤炭產能1.28億噸,煤炭去產能已完成年度目標85%,7省份已超額完成任務;由此看來,去產能對煤炭供應的影響會逐漸削弱,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產地優質產能將逐步得到釋放。
其四,煤價持續高位,國家相關部門或將出手調控。為保證供應,國家相關部門此前已頻頻出臺保供應措施,包括要求加快推進煤炭優質產能釋放,強化煤炭產運需銜接等。目前煤價已超出國家所規定的綠色區間,后市或繼續出臺政策穩定煤價。
其五,炒作因素不會過久持續,煤價終將回歸理性。后市隨著大秦線檢修完畢、十九大召開等影響的消退,市場炒作也不會持續,煤價終將回歸理性。
專業人士分析:“9、10月份的煤價本不應該出現上漲,目前煤炭價格的上漲是把原本取暖季之前(即往年11月前后補庫存所引發的煤炭價格上漲)的一波行情,強行提早到了9月,整個煤炭價格的波峰波谷都提前了”。因此,到四季度,煤市受整體供需偏緊的影響,煤價應該不會出現大跌,但更不會出現大漲。現在電廠不急于補庫,一旦煤價企穩下降,便會大幅補庫存,取暖季庫存就會充足。煤價不存在上漲動力,這也意味著四季度煤炭消費將會“旺季不旺”。
|推薦圖文|
隨時隨地查看資訊
熱門資訊
視頻新聞
點擊排行